人们期待以久的六类布线标准,经过三年多、十几次草案的完善,终于在6月5日的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R-42委员会会议上正式通过了。该标准将成为TIA/EIA-568B标准的补充附录,并被正式命名为TIA/EIA-568B.2.1。从而使TIA/EIA-568B标准更加完善,更接近现时的布线应用实际。
TIA/EIA-568-B系列标准分为三部分,B.1为商用建筑物通讯布线标准总则,包括布线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布线拓扑结构定义、介质选择、安装要求、链路/信道测试模型及最低性能指标;B.2为平衡双绞线组件部分,定义了铜缆组件的传输性能,包括100欧姆非屏蔽/屏蔽线缆和连接硬件以及跳插线的性能要求;B.3为光纤布线组件部分,定义了光缆组件的传输性能,包括光纤、光纤连接器、跳线、现场测试仪的规格和性能要求。
568-B和以前的568-A相比,加入了568-A以后的各个增补部分(A1~A5)和各个技术公告(TSB),并在以下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动:布线系统的测试模型(把原来的Basic Link改为Permanent Link)、重新定义了最低类别要求(去掉了的4类和5类,代替以5e和6类)、引入新的光纤规格和接口(50/125μm多模光纤,小规格光纤接口SFF)等。这些改变,再加上新颁布的6类综合布线系统标准,使得厂商、安装商和用户在生产、安装和测试认证时更方便、更高效、更准确,也为即将到来的高速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测试方式的统一
布线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产生很大的牵制作用。在过去,欧洲制定的ISO布线标准中,链路的验证是按来进行,而北美制定的TIA/EIA标准则是按照基本链路来验证。在新的568-B标准中对链路的验证已统一到永久链路。
基本链路和永久链路之间存在着差别:基本链路包括通讯插座,水平线缆,集中点(如果存在),在电信配线间的连接器,还有在两端2米长的测试跳线。永久链路只包括固定安装的组件,例如像通讯插座,水平布线,集中点(如果系统中存在),在电信配线间的连接器,还有两端的连接点,但不包括两端的测试跳线。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采用永久链路测试,可以得到的诸如NEXT,PSNEXT,PSELFEXT,插入损耗,功率和衰减串扰比PSACR,回损这些参数。而这些测出数值不包括链路以外总共4米的测试跳线,这样,用户使用现场测试仪对布线系统进行验证,得到的是用户真正使用的链路的性能,真实地反映布线系统的性能和安装质量。
增大性能余量
说到六类系统的性能,有一个概念必须先预以说明,那就是传输信道的带宽。带宽是电讯业信道承载数据能力的一个名词。在高速传输数据信道的带宽和信息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关系,信道带宽类似于高速公路的宽度和车道数量,数据传输率类似于每小时的车辆通行量。增加交通流量的一个方法是加宽公路宽度及车道数量。另一个方法是改进路面的平整度以及减少瓶颈路段。同样,一个给定带宽的信道采用一个更加精密的线路编码是有可能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率的。更加精密的编码科技可以在每Hz的带宽上挤入更多的比特,但是这些都需要更高信噪比才能实现。
双绞线的带宽定义为其功率和衰减串扰比(PS ACR)为零时的频率。
刚开始定义六类目标的时候,六类的性能被定义为五类带宽(100MHz)的两倍,即200MHz。而与布线技术应用紧密相关的IEEE网络技术委员会考虑到在网络传输设备中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技术进行部分串扰的减除处理,从而使网络的实际可用带宽超过200MHz,因而要求将六类布线的最低性能要求曲线扩展到250MHz。TIA布线技术委员会满足了这个要求,在最终的六类性能要求中将所有参数频率范围设置到250MHz,而衡量六类双绞线传输能力的指标-功率和衰减串扰比(PS ACR)只要求在200MHz大于零,也就是六类双绞线系统的带宽为200MHz。
六类系统具有五类系统两倍的带宽,或者说比五类道路的宽度和车道增加了一倍,既便是采用现有的超五类传输技术,数据传输率也起码高一倍而达到2.4Gbps。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传输设备中采用更精密的DSP技术,可进一步地扩展网络实际的可用带宽超过200MHz以及提供更高的信噪比,超过2.4Gbps的更高传输率是可以实现的。
作为全球著名的智能布线领导厂商,丽特网络公司(IBDN)早在1997年就已经推出了满足六类要求的产品-IBDN 2400。IBDN六类2400产品已通过国际ITS/ETC验证测试,并通过信息产业部数据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测试数据完全符合甚至超过六类标准性能。
未来的发展
六类布线标准的颁布是一个里程碑,宣布这一个时期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结束,用户和厂商又增加了一个基本平台的来衡量自己的布线系统性能。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六类标准虽然比五类系统有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有一些缺憾。由于六类将频率扩展到200MHz以上,而在高频段上普通24AWG的线缆对信号的衰减已接近信号检出设备工作下限,因而信号接收端更容易受到来自相邻线缆的干扰以及一些脉冲干扰。IEEE网络委员会已说明更强的信号(更小的衰减)比更高的线对间串扰指标有更实际的意义。而布线实际使用环境的温度范围通常也高于标准中的20℃,而温度越高,线缆的衰减则越大。这更加剧了上述的信号衰减。而这些因素都会使普通的六类布线遇到困难。
正是认真研究了这些影响六类性能的因素,在六类标准制定之初,丽特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6b方案),而不仅如此,丽特还在1999年推出了“超越六类”的IBDN 4800系统,而今天不少厂家跟从丽特的步伐,推出自己的超六类系统。在TIA布线委员会正式通过六类标准以后,也许不久我们会看到新的“增强型”六类标准开始制
他们还浏览了...